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的热点问题主要有:

  一是构建网络信任体系是当前制约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最大安全挑战。网络安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是实现网络信任。只有在可信的网络环境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才能得到有力发展,网络犯罪、网上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才能得到有效遏制,互联网作为新兴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促进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互联网诚信体系建设还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网络钓鱼、仿冒网站、钓鱼短信等网络欺诈行为十分突出,给用户和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伪造地址发动网络攻击,利用虚假身份毁坏公民个人和企业声誉的情况比较常见(据CNCERT统计,DDoS的70%是由虚假地址发起);网络信任问题成为制约云计算和电子商务发展和普及的主要障碍之一;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窃取和贩卖问题突出,社会公众和企业使用互联网的信心受到抑制。

  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网络身份管理、网上行为管理、打击网络犯罪、网络法制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民道德和安全意识教育等诸多方面,需要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加强统筹规划,需要政府、企业、用户、行业组织、技术支持机构共同努力。当前应着重抓好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网络身份管理,推行网络证书制度,并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率先启用;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要同步考虑解决网络信任的问题,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要求运营企业加强监测手段建设,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现和追踪溯源能力;启动源地址认证工作,减少通过仿冒IP地址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提高对木马僵尸网络等网上恶意程序的监测发现能力,持续开展治理行动,完善相关法律,进一步明确网络犯罪的量刑,加大执法力度。

  二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移动支付、基于移动用户位置信息的服务等各类创新应用不断涌现,极大的丰富了用户的业务体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和软件商店的紧密结合,构成移动互联网独特的业务运营模式,深刻的影响着用户的消费习惯和产业格局。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一方面互联网上原有的恶意程序传播、远程控制、网络攻击等传统网络安全威胁向移动互联网快速蔓延。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终端与用户利益密切相关,恶意吸费、用户信息窃取、诱骗欺诈、网络攻击等恶意行为的影响和危害十分突出。分析移动互联网安全日益凸显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在互联网的可信可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情况下,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安全依然没有可靠保证。二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尚处于发展演进当中,自身安全和相关安全产业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路。三是智能终端有限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宽带无线网络和有限的空口资源使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的可扩展性大大降低。四是黑客地下产业链日益将互联网作为攫取经济利益的目标,移动用户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的薄弱进一步加剧了安全威胁。五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自主可控能力不强,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guxing 2016-03-29